【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青云】 早产是威胁新生儿健康甚至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。每年的11月17日是“世界早产日”。在“世界早产日”来临之际,环球网健康记者采访了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马良坤教授,针对于如何预防早产、做好围产期保健进行了权威科普。
发生率达10%! 早产威胁宝宝健康
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≥1000g至妊娠不满37周分娩,这个期间出生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。在我国,每年都有100多万的早产儿出生,早产儿发生率约为10%。随着二胎、三胎政策放开,高龄产妇激增,因高龄孕产妇引发的早产儿问题呈明显增多态势。
根据马良坤教授介绍,早产分为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。自发性早产包括未足月就进行分娩或未足月胎膜早破而被动分娩,治疗性早产则是由于母体或胎儿的健康原因,为了母婴安全,孕妇不能够继续妊娠。
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包括早产史、子宫畸形、双胎、高龄、肥胖、多胎妊娠等。而导致治疗性早产的原因包括子痫前期、妊娠合并症(如慢性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脏病、肝病、急性阑尾炎、肾脏疾病等)以及胎儿先天缺陷等。
“简单来说,治疗性早产就是为了治疗某种疾病而主动早产。比如有高血压的孕妈妈发展成重度的子痫前期,可能这时候胎儿只有30周,但孕妈妈也不能继续妊娠,不然母婴都会有生命危险。”马良坤教授说到。
随着围生医学和新生儿重症医学的发展,20多周的极早产儿存活率也在逐渐提高。但马良坤教授表示,由于在妈妈的子宫里“住”的时间不够,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,即使存活也面临着诸多并发症的生存挑战,包括肺发育不成熟、缺血缺氧性脑病、感染、胃肠功能差、黄疸等。除了近期并发症以外,早产儿的远期生存质量也会受到影响,比如孩子的智力、体力和抵抗力的发育速度有可能比足月儿慢。因此,为了宝宝的健康,预防早产很重要。
预防早产需做好孕期健康管理
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,当代的健康观念已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预防为中心转变,国家健康服务重心也由后端的治疗向前端的预防转移。实际上,大多数早产是可以预防的,积极预防早产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。如何预防早产,马良坤教授提出了“生活方式医学与围产保健相融合”的理念。
马良坤教授解释说,孕妈生活方式的转变,是预防早产的第一步。当代很多孕前女性生理处于亚健康状态。经济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便利,随之而来还有营养摄入不合理、熬夜、肥胖、压力大、睡眠不规律等众多不良生活方式习惯。孕期的不良生活习惯会使早产的风险增加。因此,备孕期的准父母们应积极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孕前咨询,在孕前就做好身、心各方面的调节。保证科学膳食摄入,养成运动习惯以增强体质,避免孕期仍在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的路上挣扎,迫使胎儿在亚健康环境中“住”的不安稳,发生早产。
现在很多准父母们保持高盐、高脂、高热卡,精加工等不健康的饮食模式,常出现营养过剩、营养不良及营养不均衡等营养问题。而营养与孕妇及其胎儿的孕期健康密切相关。营养导致的低体重、肥胖问题会增加流产、早产的风险。因此,备孕期和孕早期的营养筛查和养成科学膳食摄入习惯格外重要。
合适的体重水平,正常体脂率和肌肉量,是备孕期和孕早期自我调整的主要目标。谈及孕期运动误区,马良坤教授说道:“有些人认为孕妈不能运动,怕动了胎气,这其实是一个误区。事实上,心肺功能和核心肌群力量对于孕妈、尤其是双胎的孕妈非常重要。如果孕妈核心肌群力量不足,心肺功能不好,就无法承担子宫和孩子的重量。在孕中期可能会出现心慌、气短,在孕晚期也容易出现自发性早产、破水、宫缩等问题。”因此,准妈妈们应在备孕期养成并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,增强体质,为宝宝提供安全安稳的“砖房子”居住环境。
孕妈不仅要在孕前运动提高身体素质,保持健康的膳食习惯,还要关注到心理健康。马良坤教授谈到,怀孕对女性的心理健康是一个极大的挑战。由分娩恐惧、原生家庭、亲密关系、工作压力等导致的焦虑、恐惧、抑郁、压力都可能在孕期集中爆发。因此,孕妈不仅要积极地进行心态调整,同时也需要家人的理解和呵护。
“怀孕期间,健康女性要做健康管理,高龄、肥胖等女性要做风险管理,有疾病的女性需要做疾病管理。这些管理对于早产的预防非常有帮助。”马良坤教授认为,怀孕是女性进行身心健康重新整理的一个重要机会,“管理”二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据了解,在孕期健康管理方面,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已经形成了一套以心理健康、营养健康、运动健康、口腔健康、中医健康等多学科为主要抓手的产科诊疗管理模式。
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观察,马良坤教授总结了一套早产预防的多学科协同方案。具体来说,预防早产包括以下几个要点。其一,早孕期应做好妊娠风险评估、相应疾病的解释管理教育。其二,孕期的生殖健康格外重要,阴道微生态检查可以帮助预防阴道来源的感染;其三,是心理筛查及管理,预防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。其四,是饮食模式评估和教育,包括避免致炎饮食(油炸烧烤等)导致的炎症状态、预防腹泻来源的消化道感染、预防高脂饮食带来的急性胰腺炎、预防高碳水饮食带来的巨大儿和羊水过多等。其五,是营养素检测发现微量元素维生素的失衡,及时调整随访。其六,是口腔健康筛查和教育,避免牙周感染等口腔来源的下行感染风险。其七,是体成分检测及运动习惯调查,增加核心肌群力量,避免因核心肌群力量缺失导致的下腹坠胀、频繁宫缩。
除了系统化的诊疗管理模式外,马良坤教授善用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帮助孕妈妈们理解。例如,孕早期的“种子—土壤”理论。马老师将宝妈自己的身体素质比喻为“土壤”,将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比作“阳光”,将营养情况比作“水分”,将宝宝比作“种子”。孕妈妈能做到的就是将改善自身“虚症”的中医体质,积极治疗牙周炎等疾病,积极锻炼增强身体素质,进而将土壤条件变好。孕妈妈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,让“种子”每天都能照到暖暖的“太阳”,而非天天在“乌云密布”的环境中成长。检测营养素,及时发现营养隐患,改善饮食习惯,改善,让“种子”吸收到天然无害的“水”,而非“火锅汤汁”和“可乐”这些不利于“种子”成长的营养成分。
马良坤教授介绍说,这一整套方案不仅有科研和理论支撑,还运用了互联网、AI等工具,如果在全国推广下去,可以让全中国的孕产妇享受到最科学的健康管理和围产保健。“这对于助力三孩政策落地,促进健康生育,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。”
原标题:早产威胁宝宝健康协和医院专家预防早产需做好孕期健康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