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浦商榻稻草扎肉的传奇故事

作者:责任编辑NO。谢兰花0258

2019-11-22 11:19:21  阅读:41

点击“晨安青浦”重视大众号获取最新信息

扎肉是浙江绍兴当地传统风味名肴。色泽红亮晶亮,肉香酥爽韧,肥而不腻,酥而不碎。做法五花肉切条,同棕叶焯水,取出用棕叶将五花肉包起来用青稻草扎紧,茴香、桂皮、葱结、姜块用纱布扎成香料包。相传于明嘉靖时。

绍兴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:相传明嘉靖时的,奸党弄权,生灵涂炭。山阴(绍兴旧时为山阴、会稽两县)有田氏家祠,向有在每年冬至祭祖时,向各族丁分肉一斤的族规。这年时值大旱,田产收益大减,值年者无力按族规就事,便购来少数猪肉,切成小块,连皮带骨以竹箬壳紧扎,烧煮后分给族员。族员见值年者以块代斤,虽甚感不满,但一尝其味极佳,加之年景如此,也就默认了。

所以说扎肉真实的原产地在绍兴,时至今日青浦商榻,朱家角都盛产这道美食,却没人可以说清楚在青浦那个扎肉才算正宗。其实这两地的扎肉算是同宗各系,从扎的办法就有不同之处。商榻的扎肉是用稻草来扎的,朱家角的扎肉是用粽叶扎裹。

与其说谁的扎肉更正宗,倒不如供认各有千秋,同宗各系。这也是青浦美食的容纳和青浦公民的才智。

今日,咱们来谈一谈商榻扎肉。

商榻扎肉,起源于清末民初商榻老街16号,(即:现在的陶家屋)店主任月林的红烧小方肉,距今已有百年前史。

五十年代末,商榻供销社团体饭馆按照任月林的红烧小方肉配方为根底,制造红烧扎肉,其味新鲜,香酥肥甜、不油不腻,食之美容等特征,招引了顾客,生意兴隆。

上世纪80年代中叶,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水乡,农人进镇开店,如漫山遍野。商榻农人街上首先有双浜的怀海宝和港楼的细巧林,在商榻红烧扎肉的根底上,进行改制,结合商榻村庄当地煮肉的特征技艺,推出了用洁白稻草捆扎后在铁锅内统煮(一锅闷)的办法,使之愈加清香酥糯可口,深受顾客亲睐,随之又被当地农家人推上婚庆喜宴餐桌,成为筵席上款待亲朋好友,必不可少的一道本帮主莱。

商榻巧知味饭馆总司理邵如巧女士介绍:“商榻扎肉”其实已有200多年的前史,是在商榻镇上没有变色的甘旨佳肴”。她说:她的老公是商榻村庄里的一位地道农人,小时候常常跟从自己当“乡间大厨”的父亲,外出为乡村人家处理婚丧喜事的酒席而做“作头”,即烧菜煮饭的领头人。他亲眼目睹自己父亲烧出来的稻柴扎肉,极为溢香留味。日子一久,他也知道了烹饪扎肉的“诀窍”。后来,与邵如巧结婚后,在商榻镇上开出一家饭馆,把这道传闻了200多年的“商榻扎肉”,从头亮上餐桌。而且进行了深加工,在味、色和香的成份上,进行了研讨实践,现在成为商榻镇最具魅力的“商榻甘旨”。

1997年4月,上海闻名牡丹画家,孔夫子七十二代后嗣,孔佰容先生来商榻写生品味后,即兴题下了“商榻扎肉,其味无穷”八个大字。至今还悬挂在怀海宝开设的饭馆里。

2000年头,镇文广中心为迎候新世纪参加区民间文艺报告表演中,商榻宣卷闻名的第二代传人朱其元,编列和演唱《商榻扎肉滋味赞》取得一等奖,该录像录音材料至今还保存在区博物馆文艺厅内。接着,新民晚报、东方城乡报先后刊登了商榻稻草扎肉备受市民门客亲睐的报导,商榻稻草扎肉由此传遍沪郊大地。

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,一位从小出世商榻的女企业家,她脱离家园闯商场、搞运营,只身到海南岛三亚市,终年从事承包运营多家大酒店餐饮食物,担任供给部司理。2008年她回乡省亲,看到商榻集镇上十余家酒店、客饭馆内稻草扎肉香肥,天天门客难挡。为此,她又经过三天的商场信息查询,就与蒋氏饭馆签订了每星期进购200块真空包装的商榻扎肉协议,每周一次用飞机航空托运到海南岛的物流办法,使商榻扎肉香飘海岛,完成了她的愿望。至此,使商榻扎肉香飘在海南岛上,名声鹊起,备受门客亲睐,现在已形成了海南宾馆的定点旅行食物。

2013年春,青浦区民间艺术协会从前引荐商榻稻草扎肉为“申遗”项目。

据记载,古时的商榻镇,因接近江浙二省,许多远道而来的商贩,摇着商船在渡过宽广的淀山湖之前,都要在商榻镇上抛锚上岸夜宿。“商榻”的地名由此而来。

2019年春,上海市政协委员,上海非遗专家张建华教授在申遗现场上点评,商榻扎肉,前史悠远,文明深沉,具有农耕文明的颜色稠密。做好“商榻扎肉”申遗作业,让它成为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旅行经典食物,具有深远的含义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